节点文献
珠江东四口门陆源污染物入海通量计算研究及变化趋势分析
【摘要】 采用河网区非稳态水量数学模型,计算了珠江东四口门1985年至1995年的人海水量(净泄流量);再利用东四口门的实测水质资料,计算了1985年至1995年经东四口门到伶仃洋的陆源污染物入海通量.河网计算中的边界点为:博罗、麒麟嘴、鸦岗、三水、马口、天河以及舢板州、万顷沙西、虎门、焦门、洪奇门、横门断面.水量模型型参数率定资料采用1968年6月(丰水年)、1978年7月(平水年)、1982年3月(枯水年)各边界点及验证点的监测值,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取1985年至1995年间每年丰、平、枯三季的三次典型潮位过程,据1985年至1995年每年博罗、麒麟嘴、三水和马口的月均流量过程在每年的分布权重,利用经率定验证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非稳态水量数学模型,推算出了1985年至1995年不同季节(丰、平、枯)从东四口门下汇的水量.再利用1985年到1995年在珠江东四口门每年至少三次(丰、平、枯)的实测水质资料(CODN_n、BOD_s、无机氮、水深性磷酸盐、石油类等),计算出了1985年至1995年间每丰、平、枯三季从东四口门下泄到伶仃洋的污染物总量.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计算出的1985年至1995年间陆源污染物通量进行趋势分析,得出了各口门各污染污通量的一些变化趋势特征.
【基金】 香港理工大学“重点发展学科计划”的资助
- 【会议录名称】 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1999-12
- 【分类号】X55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香港中文大学环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