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储层建模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机构】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摘要】 储层建模是储层定量表征的核心研究内容,储层模型是储层定量表征成果的综合和最终体现,储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对储层定量表征研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储层建模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储层建模方法和算法的研究有两个研究方向:①对传统方法的的改进;②对新的储层建模方法的研究。目前以地质统计学变异函数为基础的储层建模方法,如克里格、高斯模拟、指示模拟及以地质统计学参数为基础的模拟退火方法,目前已渐趋成熟。目前的研究集中于多种数据的综合和不同尺度的数据匹配等技术的研究。基于目标的建模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对辨状河道相储层建模方法的改进,已由单一的河道相模拟,发展到多种相类型的模拟,但这种模拟方法在协同其它数据方面的能力依然欠缺。针对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的储层建模方法的缺陷和不足,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储层建模研究领域,如分形域、马尔可夫域、模糊随机场、神经网络等。2.储层建模方法的应用研究储层建模方法及算法的发展使储层建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从油藏勘探阶段储层表征到开发中后期储层表征储层建模技术均有有效的应用。①勘探阶段:协同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建模的成果,对于勘探阶段油藏评价和勘探开发同样有重要的意义。②开发阶段早期:基于储层建模技术的储层划分和对比技术对于提高储层研究的可视化、计算化,对于提高储层研究的精度和效率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基于储层建模技术的储层综合研究,如储层综合评价、储量复算、流动单元研究、岩石物相研究等,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开发中后期:储层建模技术可为油藏动态分析、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可靠、更直观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储层参数变化模型、剩余油分布模型、储层结构和连通性模型。井对分析和注采关系成果等。④为开发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提供数字化模型,储层建模可为不同开发方案和经济评价模型提供精确的模型,使开发方案的制定更为合理,操作方式更为科学。1.储层建模技术计算机化目前,储层建模软件发展较为迅速,以RMS/STORM、RC~2和COCAD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软件为储层建模的推广应用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储层建模技术目前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作者认为目前储层建模技术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①基于传统的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建模方法依然是发展的主流,对储层地质信息的综合是其中研究的重点方向。②对于特殊目标的建模如复杂沉积相带的建模、裂缝性储层的建模以及不附合地质统计学变异函数理论的建模技术仍需要发展特殊的、有针对性的建模方法。③储层建模技术传统上是储层定量表征研究的下游工作,但目前这一技术向勘探阶段油藏表征和油藏工程研究方面的扩展是一个较为广阔的研究方向,这也将储层建模技术的应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④可视化的、智能化的、目标化的建模理念是新兴的建模思路,但它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储层建模算法的支持,但这一发展方向很具有前瞻性的。⑤储层建模是复合石油地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等学科的综合程度很高的储层表征技术。
- 【会议录名称】 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2-09
- 【分类号】P624
- 【主办单位】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