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临邑洼陷下第三系火成岩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金友李红南

【机构】 石油大学

【摘要】 综合应用矿物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新方法及新技术,研究了临邑洼陷下第三系火成岩的发育规律、储集层特征与成藏机理。研究认为火成岩的形成与分布同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并根据火成岩的结构特征、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岩电旋回特征等依据,将早第三纪火成岩划分为5期,即孔店为第一期,沙四为第二期,沙三晚期为第三期,沙二晚期为第四期,沙一~东营为第五期,这五期火成岩主要为基性岩,大部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各期火成岩的平面展布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且具有继承性,其中,沙三~沙二段沉积时期火成岩的分布最广,而火山碎屑岩主要形成于沙一~东营期。该区火成岩相类型丰富,侵入相和火山岩相,侵入相主要分布在沙三、沙二段沉积时期,火山岩相则分布在沙二末一东营期。侵入相以辉绿岩为主,按其岩石结晶程度、岩石厚度与电性特征,由内向外可划分为中心亚相、过渡亚相与边缘亚相,类似薄饼状展布,岩相模式具有“空间对称性”的特点。火山岩相主要形成于浅水喷发环境,火山作用方式以爆发为主。按喷发成因,火山岩相分为三种相模式,即中心式喷发相模式、裂隙式喷发相模式及过渡喷发相模式,其火山机构均为层火山。该区火成岩油藏储层划分为三类:裂缝型储层、孔隙型储层和孔隙~裂缝复合型储层,裂缝型储层常见于沙三段侵入体中,孔隙型储层主要位于沙~段中的火山碎屑岩中。火成岩储层是否发育主要和岩相类型、后生构造形变、断裂活动、火山作用强度及火山机构位置等5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位于断裂带或火山通道附近的侵入体中心亚相是有利的储层,此外位于火山斜坡的火山碎屑流亚相也是有利的储集层类型。

  • 【会议录名称】 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2-09
  • 【分类号】P618.13
  • 【主办单位】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