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孔隙介质条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摘要】 从微观条件考察,任何岩石表面都具有自发地降低其表面能的趋势和能力,但由于储层孔隙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是不可自由移动的,它就不可能向孔隙水或地层原油那样通过收缩来降低表面能,因此只有以吸附外来物质分子的方式降低表面能,束缚水在亲水性的储层孔隙表面上普遍存在。因此,如果岩石孔隙的表面润湿性在沉积成岩、生烃过程、油气运移(浸染)过程或其它热地质作用条件下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则其表面的吸附物质也将在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常规储层、致密砂岩储层、页岩储层到煤岩储层,岩石孔隙的表面润湿性及其内表面积比各有不同,吸附作用对天然气的成藏贡献逐渐增加。常规储层情况下,孔隙中的气水运移服从重力分异原理,储层孔隙中的游离相天然气在浮力推动作用下逐渐向上运移。但当储层渗透率降低到足够小时,其中的气水运移方式将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导致储层的含气性不再服从重力分布原理。根据实验观察和研究,储层孔隙中的游离相天然气运移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在常规储层条件下的气水置换式运移,形成了具有高点分布特征的常规含气方式;另一种是在致密性低渗透储层中的活塞式气水运移特征,形成了在低渗透储层低部位具有普遍含气性特点的深盆气成藏方式。
- 【会议录名称】 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2-09
- 【分类号】P618.13
- 【主办单位】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