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陕甘宁盆地中生界优质储层的成因与识别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多云李凤杰郑希民冯江宁海明王峰刘自亮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加拿大埃得蒙顿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摘要】 如何在陕甘宁盆地中生界低孔渗含油区寻找优质储层和高效油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作者通过对陕甘宁盆地安塞、靖安和陇东等地区延长统低孔、渗油藏的描述和研究,从储层宏观沉积学的角度研究了优质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测井、地震识别方法技术。延长统低孔、渗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带的控制。在稳定克拉通背景下发育的中生界内陆坳陷湖盆的沉积体系具有多源和远源、沉积物供给通量小、地形坡度平缓、水流能量相对较弱、相序完整和相组合齐全、盆地沉降速率低、沉积速率低、河流营力搬运的沉积物中含泥量高、埋藏压实充分等特点。因此造成河流—三角洲相带中的砂体具有粒度小、分选性差的特点,极易形成低孔、渗的储层。低孔、渗背景下的优质储层发育的沉积成岩环境特殊的地区,例如高能量河流发育时期:高坡度入湖部位形成的能量突变带;湖底地形低凹处形成的高能沉积的河口坝地区;不混源的远源河流—三角洲体系中高成熟砂岩堆积区和特殊物源区特定岩性(如石英砂岩等)以及特定的成岩环境等。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可在已知钻井的周围追踪优质储层的分布范围,根据已知优质储层的测井、地震属性,加之沉积成岩环境理论的指导,有可能在区域上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范围。

  • 【会议录名称】 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2-09
  • 【分类号】P618.13
  • 【主办单位】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