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南海32Ma以来的沉积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与古环境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安春陈丽蓉蒋恒毅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摘要】 <正> 1999年2月至4月大洋钻探计划所属的“决心”号深海钻探船在南海实施了以追溯青藏高原隆起历史与东亚季风形成历史为主要科学目标的大洋钻探。本航次共钻井17口,获取岩芯5000余米。这里选取位于南海北部陆坡区的1148站和取自南沙海域的1143站进行了沉积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分主要由陆源碎屑矿物和海生矿物组成,前者主要包括: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蒙皂石、绿泥石)和石英、长石;后者主要是构成钙质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壳体的方解石。不同矿物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粘土矿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49732060)资助
  • 【会议录名称】 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01-10
  • 【会议地点】中国武汉
  • 【分类号】P736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