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地球化学及其生因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DONGCUO OPHIOLITE IN TIBET
【Author】 Bao Peisheng Xiao Xuchang Wang Jun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摘要】 洞错蛇绿岩为班公错-怒江带上较大的蛇绿岩岩块之一。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基性熔岩及岩墙(床)组成,壳层厚达5km以上,属PTG系列蛇绿岩。基性熔岩以富N2O、K2O、TiO2、 P2O5及Ba、Th、Nb、Ta、Ce、Zr等元素为特征,具LREE富集型分配模式,判别图示其为碱性玄武岩、板内玄武岩、洋岛玄武岩。代表了板块运动低速扩张(0.8-<2cm/a)的产物。平衡温压计算得知洞错玄武岩来源于深121-159km榴石二辉橄榄岩富集幔源区经<15%-20%部分熔融的产物。以橄长岩为代表的堆晶杂岩形成于低压岩浆房中。综上所述,洞错蛇绿岩为侏罗纪在陆壳基底上张裂的初始洋盆低速扩张环境中形成的洋壳残体。
- 【会议录名称】 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时间】1996-05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P588.125
-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