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正交设计优化芦笋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条件的研究
【作者】 彭新红; 罗绍春; 尹富强; 汤泳萍; 周劲松; 占丰溪; 刘宜柏; 陈光宇;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
【摘要】 <正> 培育超雄株是芦笋全雄育种关键,芦笋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以使基因纯合,获得超雄株(MM)。以往芦笋花药培养报道中,胚状体诱导率较低,且受体细胞愈伤组织的干扰大。本研究采用正交实验选取优化的培养基成分,提高芦笋花药培养中胚状体的诱导效率。选取三年生设施栽培的THIELIM F1品种的雄株,该品种抗病性较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激素和谷氨酰胺,0.8%琼脂粉,pH 5.8。采用正交实验(L16(45))设计,不同处理添加物(NAA、6-BA、2,4-D、Sucrose、Glutamine)的种类及水平如表(略),每个处理接种两个培养皿,重复三次。花蕾从THIELIM F1品种雄株中采取,充分混合后接种。花蕾长度1.8-2.2cm、浅绿色、花药桔黄色、饱满、花丝较短,其发育处于小孢子单核晚期。接种后,通过体视镜检查,标记损伤的花药、带有花丝的花药,不记入接种的花药总数。温度26±1℃、相对湿度80%、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16h/日。接种后25~40天,调查胚状体的发生数,计算胚状体的诱导率。正交实验数据用DPS软件分析处理。
- 【会议录名称】 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5-11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武夷山
- 【分类号】S644.6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中国原子能农学会辐射与航天育种专业委员会、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