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苜蓿DNA提取方法比较及53份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STUDIED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LFALFA USING RAPD
【作者】 张弘强; 唐凤兰; 张月学; 蒿若超; 韩微波; 白晶; 姜艳喜; 李道明; 刘杰淋; 徐香玲; 李集临; 杨冬鹤;
【Author】 ZHANG Hong-qiang~1 TANG Feng-lan~1 ZHANG Yue-xue~1 HAO Ruo-chao~1 HAN Wei-bo~1 BAI Jing~2 JIANG Yan-xi~1 LI Dao-ming~1 LIUJie-lin~1 LI Ji-lin~2 XU Xiang-ling~2 YANG Dong-he~2 (1 Institute of Crop Breeding,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2 Biology Departmen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摘要】 <正> 以苜蓿叶片为材料,通过对CTAB法和SDS法两种DNA提取方法比较,选择苜蓿DNA提取纯化的最佳方法,并建立适合苜蓿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条件。同时,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苜蓿属的53份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35个RAPD标记扩增共得到306个位点,53个苜蓿品种的多态位点比率为94.12%。(2)根据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指数估测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均发现:直立黄花苜蓿遗传多样性最小,公农一号遗传多样性最大。53个苜蓿品种间Nei指数的分布规律与Shannon指数估计的基本一致。(3)从RAPD聚类图形状来判别,将53个苜蓿品种划分为7个分支,直立黄花苜蓿单独被划分成1个分支。
- 【会议录名称】 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5-11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武夷山
- 【分类号】S541.9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中国原子能农学会辐射与航天育种专业委员会、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