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骨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林粤王北宁韩玲霞

【机构】 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

【摘要】 <正>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60例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其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作为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筛选的首要指标PT及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筛选的首要指标APTT,骨折患者组与对照组结果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结果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Fib是骨折后凝血功能检测较敏感的指标。

  • 【会议录名称】 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6-06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R683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