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神经导航系统在复杂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杨义王任直马文斌连伟

【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经蝶手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5年5月至2006 年12月期间,在复杂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67例,占同期经蝶垂体腺瘤手术 510例的13.1%。65例病例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21~69岁,平均51.6岁。MRI 显示蝶窦气化不良者,如甲壳型、鞍前型蝶窦;鞍内有较多纵隔、横隔11例;复发性垂体腺瘤10例;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的垂体腺瘤32例;靠近一侧海绵窦或颈内动脉的垂体微腺瘤1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向鞍内偏移1例。术前进行3.0 TMRI 扫描,术前制定手术计划,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采用 Brainlab 导航系统进行术前注册,定位。采用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59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8例。结果术后复查显示,肿瘤全切50例(74.6%),次全切除25例(37.3%),大部分切除2例(3%)。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8例,占11.9%,经卧床后鼻漏停止,术后无死亡。结论经蝶窦手术中蝶窦和鞍底的准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神经导航系统能够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准确地定位蝶窦和鞍底位置,判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的位置,从而在术中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切除情况,提高手术效果。神经导航可以准确地进行术前计划,做好鞍底打开的范围和大小。术中采用导航笔验证经蝶手术中鞍结节,斜坡,海绵窦,颈内动脉的位置,以避免手术偏差。对蝶窦气化不良者,如甲壳型、鞍前型蝶窦;鞍内有较多纵隔、横隔;采用导航系统进行正确的手术方向。复发性垂体腺瘤中蝶窦、鞍内往往被瘢痕组织所填充, 采用导航技术有助于准确地判断上次手术时蝶窦腹侧打开的范围。对于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的垂体腺瘤,导航技术有助于判断海绵窦颈内动脉的位置,在刮除靠近或侵犯到海绵窦内的肿瘤时,心中有数;在向一侧海绵窦生长或靠近颈内动脉的垂体微腺瘤,导航技术可以充分地发挥准确定位的优势, 从而能达到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对有颈内动脉、海绵窦异常者,采用导航技术能有效地避免术中可能的损伤。故神经导航系统对复杂性经蝶垂体腺瘤手术有非常重要的辅助意义。

【关键词】 导航技术垂体腺瘤手术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 【会议时间】2007-04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R736.4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