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局灶型陶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症的诊治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刘少喻魏富鑫梁春详陈柏龄于滨生李浩淼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摘要】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局灶性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e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P)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工年4月-2005年8月对10例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局灶性OLP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男4例,女6例,均为汉族。年龄35-56岁,平均47岁。病程4个月-60个月,平均22.5个月。病灶部位:T10-123 例,T10-113例,T11-122例,T3-4和T9-10各1例。所有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其中腰背痛7例,同时伴腰背麻木2例。体格检查:4例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损伤,4例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损伤,2例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伤。术前按照修订后胸椎JOA评分,平均为7.7分。影像学检查:胸腰段正侧位X线片均未见异常。椎管造影有3例显示病变节段有不同轻度充盈缺损。MRI示10例均有不同程度硬膜囊后方受压,压迫物呈锯齿状或半园形突出,T1、T2均为低信号。CT示病变节段关节突关节内聚并不同程度黄韧带钙化,呈高密度影。椎管狭窄呈三角状或窄菱形。三维CT可清晰发现钙化部位及范围。肌电图(EMG)示:双下肢肌肉不同程度神经性损害,相应支配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脊髓诱发电位(SEP):双下肢SEP异常,不同程度波幅减小,潜伏期延长。手术均在全麻及诱发电位监护下行后方减压术,具体术式依术前影像学结果而定。半椎板切除 4例(单侧4例,双侧2例),2例行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4例因骨化范围较大, 采取了全椎板切除的方法。结果6例患者术后3天内即感腰背痛、下肢麻木明显缓解, 2例患者虽下肢疼痛明显缓解,但仍有轻度麻木感。1例患者术后早期症状无缓解,2周后疼痛基本消失,下肢存在轻度麻木感。1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与病史较长(超过5 年)且合并颈椎管狭窄有关。所有患者均无术后症状加重、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4.3个月。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参照Epstein标准:优6例,良3例,改善1 例。术后1月胸椎JOA评分平均为9.8分,较术前提高2.1分,改善率为63.7%,最后随访较术前提高2.5分,改善率为75.8%。结论局灶性OLF临床表现复杂,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该病预后效果与术前病程长短密切相关,而与年龄、骨化类型、硬膜有无粘连、有无合并症等无明显相关性。因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三维CT是选择术式的重要辅助手段,后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椎板切除术是治疗局灶性OLP并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

  • 【会议录名称】 全国胸椎管狭窄症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全国胸椎管狭窄症专题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6-06
  • 【会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 【分类号】R686.5;R681.5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骨科杂志》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