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氯化镧对口腔内8种细菌及3种真菌的抑制作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晓冬王小平李鸣宇周曾同

【机构】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研究氯化镧对口腔常见致病细菌及真菌的抑制作用,观察氯化镧与口腔常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及其对内毒素的作用,探讨氯化镧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机制。初步了解氯化镧对临床耐药菌株质粒的影响。方法:以传统液体稀释(直接观察)法和MTT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测定氯化镧对口腔常见的8种致病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变形链球菌、伴放线嗜血杆菌(Aa)、牙龈紫质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及3种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MIC。同时将氯化镧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两性霉素B、青霉素G、甲硝唑)联合应用,以棋盘稀释法测定FIC指数,观察联用效果。运用鲎试剂盒以合成基质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氯化镧对脂多糖的影响。用氯化镧与常用化学消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质粒消除实验,进行质粒DNA抽提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二者质粒消除率,观察氯化镧对耐药菌株质粒的影响。结果:氯化镧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IC3.9×10-4-2.5×10-2mol/L),其中对3种念珠菌抑制活性最强(MIC 3.9-7.8×10-4mol/L),对溶血性链球菌等均较为敏感。药物敏感实验中引入噻唑蓝所得MIC与传统方法所得MIC接近,结果直接客观,更容易读取。氯化镧与两性霉素B、青霉素G、甲硝唑联合应用产生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增强了抑菌效果。鲎实验发现氯化镧可以结合细菌内毒素,对内毒素有拮抗作用。质粒消除实验发现氯化镧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质粒消除作用,且氯化镧对耐药菌株的质粒消除率高于十二烷基硫酸钠。结论:氯化镧对口腔常见念珠菌有强抑制作用,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产生协同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类口腔念珠菌病及相关疾病的念珠菌感染。氯化镧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可与常用抗菌素联合应用治疗口腔细菌感染性疾病。噻唑蓝在药物敏感实验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另外,氯化镧对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有拮抗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机制之一。氯化镧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质粒消除作用,为临床治疗耐药金葡球菌感染提供了一种可用药物。

  • 【会议录名称】 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4
  •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
  • 【分类号】R780.2
  • 【主办单位】上海市口腔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