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作者】 刘少喻; 梁春祥; 李浩淼; 陈柏龄; 于滨生; 龙厚清; 韩国伟; 张旭华;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摘要】 [目的]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探讨。[方法]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11月,共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3例,其中采用单节段椎弓根钉骨折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骨折患者46例。男39例,女 7例,年龄平均39.7岁。按 A0分类法:A1.2型5例,A1.3型1例,A2.1型3例,A3.1型 15例,A3.2型12例;B1.2型1例,B2.2型3例,B2.3型5例;C2.1型1例。骨折部位: T11:3例,T12:15例,L1:18例,L2:8例,L3:2例,L4:1例。受伤原因:坠伤18 例,跌伤12例,车祸9例,压伤7例。术中将两对椎弓根钉拧入骨折椎与相邻正常椎中,复位固定,原位取骨行椎问关节融合。[结果]手术用时平均109′,术中出血量平均180mL,切口长度7~10cm,术中椎体高度恢复:100%35例,90%7例,80%3例。随访39例,平均 8.8个月(3~19个月),无1例内固定折损松动,全部骨性融合。术中及术后伤椎的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1个月和3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的纠正与术中相比无明显丢失(P>0.1)。[结论]经骨折椎单椎间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点: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的丢失更减少、不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折损并可减少内固定材料的使用,可用于大多数胸腰椎骨折。只要手术技巧和病例选择恰当,可取得满意疗效。
- 【会议录名称】 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
- 【会议名称】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
- 【会议时间】2006-06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泰安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编辑部、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全军骨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