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及防治策略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丁国云王良华殷连平

【机构】 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摘要】 <正> 大豆疫霉根腐病(由Phytophthora sojae引起)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及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该病害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1955年公开报道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匈牙利、英国、瑞士、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病害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病原菌侵染植株的根、茎、叶和部分豆荚,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鉴于大豆疫霉菌的危害,我国将其列为进境植物检疫A1类危险性有害生物。一、大豆疫霉菌在我国的发现与发生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严重。1989年北京农业大学沈崇尧和苏彦纯在我国东北大豆产区首次发现了大豆疫霉菌,目前已在北京、山东、吉

  • 【会议录名称】 植病学会通讯4
  • 【会议时间】2002-08
  • 【分类号】S435.65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