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一种新的中药提取物AT-1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Ⅰ:AT-1对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性的影响
【作者】 曲迅; 宋文刚; 邓文; 张显忠; 魏然; 徐英萍; 李松; 夏丽英;
【机构】 泰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室;
【摘要】 目的:肿瘤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肿瘤转移过程通常伴有血栓形成,且瘤拴周围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理表现和转移条件之一。因此目前临床上有人用小剂量的阿斯匹林进行抗肿瘤转移的治疗。AT—1系从传统化瘀作用的名方中一味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全草经分离、提取及初步精致得到的药物有效成分。在对该药的体内外试验研究中发现其有效部位(醇溶部分)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基于此研究背景,我们进行了AT—1抗肿瘤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AT—1的抗肿瘤效果与机制,为该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小鼠右前肢腋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1×108个/ml,0.2ml/只),接种后第2天开始给不同剂量的AT—1(5mg/kg、2.5mg/kg、1.25mg/kg),第15天处死小鼠,称取瘤重(g),计算肿瘤抑制率;于C57BL/6小鼠右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7个/ml)0.2ml,接种后第2天开始按上述剂量给药,第15天处死小鼠,在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肺转移结节,计算肺转移率(自发转移);取对数生长期H22肝癌细胞,配成2×108个/ml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右足跖(肿瘤淋巴道转移模型),接种后24hr开始给药,第21天处死小鼠;或尾静脉接种瘤细胞悬液(肿瘤血道转移模型)0.2ml(2×107个细胞/只),于接种后第15天处死小鼠。取双肺分别计数肺转移结节,计算肺转移率与肺转移指数;制备小鼠荷瘤及肿瘤血道与淋巴道转移模型,通过检测对瘤体的重量计算AT-1对小鼠抑瘤率的影响;通过计数小鼠肺转移结节数检测AT-1对肿瘤血道与淋巴道转移的影响;利用细胞穿越Matrigel、Fibronectin的试验,测定AT-1对PG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AT-1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率无明显的影响,实验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4%±11.37(高)、28.3%±13.04(中)、18.31%±8.46(低)、Mit-C 47.73%±16.31;但与对照组比其高剂量(5mg/kg)与中剂量(2.5mg/ml)治疗组对种植性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自发肺转移与种植性H22肝癌小鼠的肿瘤细胞血道、淋巴道转移较均有明显下降。其肿瘤转移率分别为对照组:38.62%±5.86(自发转移),2.11%±0.94(淋巴道转移),18.31%±8.46(血道转移);(P<0.05)。AT-1高剂量组:4.3%±2.23,0.61%±0.18,4.46%±1.89;AT-1中剂量组:12.44%±4.31,1.04%±0.48,8.13%±2.66,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体外试验显示,一定浓度的AT-1(100 ug/ml、50ug/ml、25ug/ml)与PG细胞作用48hr后,有侵袭与运动力并能穿过人工基底膜及FN的细胞数呈显著减少(P<0.05)。结论:近年来关于荷瘤机体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血液粘度的增高和组织间血栓的形成,AT-1对肿瘤的主要恶性表型之一,侵袭与转移性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因此AT-1可能通过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而发挥其抗肿瘤效应,其进一步的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正在进行。
- 【会议录名称】 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1-12
- 【会议地点】中国济南
- 【分类号】R73-36
- 【主办单位】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