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 崔晓琳; 程敬亮; 刘依凝; 石士奎; 任翠萍; 张焱; 赵艺蕾;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摘要】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包括6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25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进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未做PTCA或CABG的65例患者用平扫图象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muti-planar reconstruction)、容积再现技术(VRT.volume rendering techique)重建、最大密度投影(MIP, maximal intensity projiection)重建、曲面(CPR,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及血管仿真内窥镜 (VVE,virtual vascular endoscopy)重建,其中5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观察16层螺旋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不同重建方法对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图象质量的原因,计算得出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24 例无钙化,11例少量钙化,9例轻度钙化,9例中度钙化,12例重度钙化。增强扫描VRT、MPR、MIP、 CPR、VVE重建像能多角度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绝大部分的1、2、3级分支,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可提高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图象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对比剂浓度、心率、重建相位窗、有无心率不齐、患者屏气情况、高密度物质的出现(如广泛钙化、搭桥术后金属物等)。50例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表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50%管径狭窄的敏感度为 93.2%,特异度为89.0%,准确度91.6%,阳性预测值84%,阴性预测值94%。25例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均可显示支架和桥血管的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狭窄评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6-04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R816.2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社、河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