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反式-BPDE诱发细胞恶变后基因和蛋白表达差异分析
【作者】 纪卫东; 陈家堃; 吕嘉春; 吴中亮; 冯苏妹; 易菲;
【机构】 广州医学院化学致癌研究所;
【摘要】 目的研究苯并(a)芘代谢产物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后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苯并(a)芘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含4096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和相应软件ImageMaster 2D 3.10分析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后蛋白质组变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斑点。结果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细胞和阴性对照细胞16HBE比较,cDNA芯片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有143条,其中52条基因在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增高,91条基因在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降低;二维凝胶电泳显示有72个蛋白斑点出现表达差异,其中44个蛋白斑点在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升高,28个蛋白斑点在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降低,对其中7个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斑点的鉴定显示,原癌基因v-erb-b2同源3、锌指蛋白127、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KIAA0471蛋白在恶性转化细胞中高表达,而钙结合蛋白5、锌指蛋白Aiolos、Kelch样蛋白3在恶性转化细胞中低表达。结论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后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表达改变的基因和蛋白可能参与了BPDE诱发细胞恶变的过程。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
- 【会议时间】2004-07-30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R730.2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