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岛状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含量变化及Sper/NO的作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吴小蔚陕声国程邦昌张端莲李爱林余墨声龙道畴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岛状肌皮瓣缺血再灌注(工/R)期间局部细胞因子,包括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 β(IL-1 β)的变化规律:观察外源性NO供体精胺/一氧化氮复合物(Sper/N())对岛状肌皮瓣I/R损伤的影响。方法湖北白种猪16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I/R组(B组);I/R+Spe:r/NO组(C组):I/R+Sper/NO+L-NAME组(D组)。制作腹直肌岛状肌皮瓣I/R模型,分别应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R不同H,-Jj-点,~肌皮瓣静脉血浆NO、TNF-α及IL-1β的含量,检测再灌注毕肌皮瓣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电镜下观察肌细胞线粒体的病理变化,计算再灌注毕肌皮瓣水含量及肌肉存活比例。结果①B组雨灌注0.5h、1h、2h,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1;P<0.05;P<0.05):C组再灌注后,血浆NO含量显著升高,其中0.5h、1h明显高于B、D组(P值均<0.01);D组变化与B组一致。再灌注1h、2h、4h。B、D组。TNF-α含量较A组差异显著升高(P值均<0.01)。C组较A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再灌注2h、4h,B、D组IL-1 β含量较A组有明显升高(P值均<0.01),C组较A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再灌注毕,与A组比较,B、D组肌皮瓣组织MPO含量显著升高(115.319±27.094 abs/g and 105.600±20.844 abs/g versus 2.521±0.720 abs/g,P<0.05)。与B组比较,C组MPO含量显著降低(33.107±5.935 abs/g vs 115.319±27.094abs/g,P<0.01=。③再灌注毕,与B、D组比较,C组肌肉存活比例明显提高(83.70%±15.60%vs 24.07%±12.35%and 35.38%±15.11%:P值均<0.01);水含量明显减少(16.5%±6.7%vs 33%±7.6%and29.8%±8.4%;P值均<0.01)。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显著改善。结论NO、TNF-α、IL-1 β在肌皮瓣I/R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缺血前应用Sper/NO可有效减轻肌皮瓣I/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内皮源性NO的生成,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 β的释放,阻断中性粒细胞向内皮细胞的黏附来实现的。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
  • 【会议时间】2004-08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宜昌
  • 【分类号】R622
  • 【主办单位】湖北省医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