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贵州4个洞穴滴水对大气降雨响应的动力学及其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周运超王世杰谢兴能罗维均黎廷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在雨季,采用Nacl示踪的方法,对贵州珠江水系的四个岩溶洞穴(荔波的凉风洞、都匀的七星洞、安顺的将军洞和镇宁的犀牛洞)滴水点水的来源、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尺度、水动力学过程等进行研究,揭示出由于岩溶洞穴环境、水运移路径的联通性、水动力学过程等的不一致,四个洞穴的不同滴水点滴水对大气降雨响应的时间尺度为0-40天。根据水在洞穴顶板的运移特性、水的运行方式、水头类型等水文学特性的差异,将这四个洞穴的滴水点划分成五种水动力学类型。由于不同洞穴不同滴水点水-土、水-岩作用的时间尺度、作用方式、水运移路径等的差异,影响到岩溶次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量度标准,加之不同洞穴各滴水点水动力条件的极大差异,岩溶次生沉积物过去环境变化指标的解译应该有洞穴滴水水动力条件的结果作为支撑。根据目前对这四个洞穴众多滴水点滴水电导率的监测,电导率与大气降雨量的一致变化,意味着洞穴滴水形成的岩溶次生沉积物的元素含量具有记录岩溶环境过去变化的意义,但应以多个点的研究结果来保证解译的正确性。

【关键词】 岩溶洞穴滴水示踪环境指示水动力特征
  • 【会议录名称】 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P46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