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电磁脉冲对中枢神经系统(脑)损伤的病理和机理研究
【作者】 赵梅兰; 王德文; 曹晓哲; 彭瑞云; 崔雪梅; 高亚兵; 马强; 李传胪;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国防科技大学新概念武器研究所;
【摘要】 <正> 目的和意义: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最早发现于高空核爆炸时,核爆炸后可辐射数百公里甚至更远。EMP具有非常广泛的频谱,包含从甚低频至数百兆赫的各种频率分量(OHz~109Hz),几乎覆盖了整个无线电波(包括民用的和军用的)频段。电磁脉冲的上升时间很短,即在极短时间内(一般为10-8秒)达到最大值后,电场强度在几十微秒内下降到很低。EMP武器(或称EMP弹)是新概念武器中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武器之一,美、英、法、俄均在加紧研制可用于实战的EMP弹。可以预料,EMP武器必将是未来高科技战
- 【会议录名称】 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2-08
- 【会议地点】中国兰州
- 【分类号】R818
- 【主办单位】中国体视学学会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解放军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兰州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