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氧化锌纳米粒子与叶绿素a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乔虹桥徐长山刘玉学陈雪莲徐洪图宁月辉刘益春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先进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摘要】 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尺度及纳米结构的材料乃至器件,已逐渐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将带来的潜在影响。本文对叶绿素 a 苯溶液加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锌纳米粒子后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由于在氧化锌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其表面带有一定的负电荷,而叶绿素 a 分子中 Mg 原子偏于带正电荷,因此两者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 产生了界面电荷转移,表现在叶绿素 a 溶液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纳米粒子后峰位向长波方向移动(图1),用355 nm 波长的光激发得到的荧光光谱在654 nm 处出现一个等荧光发射点,并且随着氧化锌量的增多叶绿素 a 溶液的发光被猝灭且峰位向长波方向移动(图2), 当用433 nm 波长的光激发时(氧化锌在此波长下没有吸收),没有等发射点但仍有猝灭和峰位移动现象(图3),其中猝灭现象根据 Stem-Volmer 关系式 I0/I=1+K[Q]可归结为静态猝灭,同时根据理论计算得出等发射点出现的原因。另外,将氧化锌纳米粒子离心出的粉末在加叶绿素 a 之前与之后测得红外光谱中 Zn-O 键的振动发生变化,同样表面光电压谱上也出现不同于加叶绿素 a 之前的峰。以上现象证实了氧化锌纳米颗粒与叶绿素 a 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并且可能对叶绿素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会议录名称】 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7-08
  • 【会议地点】中国吉林长春
  • 【分类号】O561
  •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