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泡桐丛枝病流行区不同品系脱毒泡桐容器苗的苗圃育苗和造林对比试验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兆欣李志清申艳普谢守江赵俊芳魏瑞芳张存义邓宝红黄钦才李国韵田国忠

【机构】 河南省濮阳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南阳新天地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2005~2009年在泡桐丛枝病普遍发生的河南濮阳市,用兰考泡桐C125(以下简称C125)、白花泡桐C020(C020)、毛泡桐X白花桐(MB33)、T1、中林3号(ZL-3)、圆冠泡桐(YG)、宿县毛泡桐(SXM)7个品系的脱毒组培苗的容器苗进行了苗圃育苗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轻病区还是重病区,泡桐脱毒组培容器苗移栽到苗圃的第一年均不发病;第二年(代)平茬苗和从上年苗木上取种根培育的留根苗开始出现零星病株,而且在及时合理地清除发病苗的情况下,三年连续留根育苗的平均病株率呈递减趋势。不同品种在苗圃和造林地的田间自然抗病性表现有所差异,其中苗圃内第二代种根苗的平均病株率都以T1、SXM最低为0,其次是C125、MB33、C020和ZL-3的病株率分别为0.02%、0.08%、0.32%和0.35%,YG最高为0.48%。用培育的一年生脱毒泡桐苗木大田造林时,定植第三年的平均病株率仍以SXM最低为0,C125较低为3.03%,其次是YG、MB33和C020分别为7.93%、8.24%和9.56%;ZL-3和T1最感病,发病率分别达11.78%和13.33%。定植第2年,对未显丛枝症状的感病品系ZL-3树冠的重度修枝显著诱导病害发生,其平均病株率高达18.54%,而不修枝的对照组的发病率仅为6.23%。7个品系的苗期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造林第一年接干率差异明显,以MB33最高,为92.9%,其次C125为81.3%,T1、C020、SXM和ZL-3接干率分别为59.7%、26.0%、21.5%、19.0%,YG接干率最低为0。在苗期T1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其次是C125和YG,C020耐涝性较差。

【基金】 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发计[2004]140号)
  • 【会议录名称】 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0-09-27
  •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
  • 【分类号】S763
  •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