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福寿螺在湖南的分布及扩散的初步调查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自君刘雨芳刘文海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生物入侵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福寿螺Ampullariumcrosseana Hidalgo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种名单,同时也是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已经在我国很多地区导致了较严重的生态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湖南的危害也呈现加剧趋势。据湖南省农业环保站实地调查的报告,2006年在湖南资兴、宜章等地福寿螺发生成灾,郴州60万亩稻田受害,粮食减产2000万公斤,经济损失达2800余万元。但湖南全省福寿螺的分布与发生面积尚不清楚。本文对福寿螺在湖南的入侵方式、扩散途径与目前的分布区域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福寿螺入侵湖南初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入侵途径是因个体盲目引种养殖,随意丢弃造成的。随后在自然生境中福寿螺向四周随机扩散。其扩散方式主要有短距扩散和长距扩散两种,短距扩散与螺体迁移速度成正相关,而食物的丰富程度影响螺体迁移速度;长距扩散是指福寿螺沿着河流向下游地区扩散,扩散的速度与水流速度有关。目前福寿螺在湖南的大尺度分布主要在北纬29°以南,东经111°以东,湘江上游的各支流区域;小尺度种群呈现随机间断式分布特征。

【关键词】 福寿螺湖南分布扩散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8-11-21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S433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外来物种与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