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武汉市夏季外来杂草调查研究
【作者】 褚世海; 万鹏; 喻大昭; 李儒海; 常向前; 朱文达;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摘要】 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其中,外来杂草在外来生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外来杂草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人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因此,对外来杂草的分布范围、传播途径、风险评估、有效治理等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基于此,对武汉市的夏季外来杂草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不同生境下外来杂草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在47个样点中共发现杂草149种,其中外来杂草16科43种。在47个样点中,均有外来杂草出现。从分类地位来看,菊科外来杂草种类最多,共计14种,占32.56%;禾本科、苋科和豆科均为4种,占9.30%;十字花科3种,占6.98%;伞形科和旋花科各2种,占4.65%;其余为每科1种。在这些外来杂草中,绝大多数为双子叶杂草,共有38种,占88.37%,而单子叶杂草仅5种,占11.63%。从原产地看,绝大多数来自美洲,共有30种,占69.77%;来源于欧洲的有8种,占18.60%;其余5种分别来自非洲和亚洲。从发生的频度来看,在各个样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外来杂草为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频度达到42.59%,其次为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和野塘蒿(Conyzabonariensis),频度分别为37.96%、36.11%、27.59%,其他频度在10%以上的外来杂草有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苦苣菜(Ambrosia artemisiifolia)、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mum)、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和野燕麦(Avena fatua),以上9种杂草可视为武汉市分布最为广泛的9种外来杂草,而这些杂草大多发生的密度和盖度也较高,说明其不光分布广泛,危害也相当严重。其他33种外来杂草出现的频度均在10%以下,但其中不乏一些恶性或有毒杂草,如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假高梁等。本次调查研究的时间范围较窄,难免错过某些外来杂草的生育期,而导致未调查到某些在本地实际有发生分布的外来杂草。因此可以推定,在武汉市发生分布的外来杂草种类应多于本次调查的42种,此项调查研究将在今后予以完善。
- 【会议录名称】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7-12-07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福州
- 【分类号】S451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