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棉铃虫对Cry1Ac型Bt杀虫蛋白的抗性测定方法及田间监测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摘要】 我国应用苏云菌杆菌(Bt)制剂防治棉铃虫已有多年,随着转Bt基因棉花进入商业化应用,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适应问题已成为被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在防治棉铃虫的Bt制剂中,通常含有多种基因型的Bt杀虫蛋白,而在Bt棉中只表达单一基因型的杀虫蛋白(CrylA),为此,我们在1995~1997年监测华北地区棉铃虫对Bt制剂抗性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棉铃虫对CrylAc型Bt杀虫蛋白的抗性测定方法,并于1997年进行了田间种群的敏感基线测定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①用CrylAc型Bt杀虫蛋白和饲料混合法处理棉铃虫2龄幼虫,8、10、12、14天后毒力回归式斜率(b值)分别为1.29、1.48、1.54、1.80,以处理14天的b值最高,其LC50值也趋于稳定,因此确定其抗性测定方法为处理2龄幼虫14天;②用上述方法测定不同地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对CrylAc型杀虫蛋白的敏感性,以采自新疆库尔勒的棉铃虫种群最为敏感,其LC50值为5.9mg/L,可作为抗性监测的敏感基线,根据该基线确定了抗性频率监测的区分浓度;③与上述敏感基线相比,1997年河北省邱县和冀州种群的抗性指数分别为2.5和2.1倍,抗性个体频率分别为3.5%和1.0%,河南省安阳、山东省夏津和高密种群的抗性个体频率为0.4%~1.4%。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课题
- 【会议录名称】 “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
- 【会议名称】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1998-10-08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S435.622.3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