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下降原因及综防对策
【机构】 江苏省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摘要】 1995~1997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地区油菜菌核病进行了室内监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在大范围内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导致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与1996年相比,1997年产生的抗性范围进一步扩大,抗性比例升高24.83个百分点,防效只有30.42%。本文将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的抗性标准划分为:低抗,EC50为1~10μg/ml;中抗,EC50为10~100μg/ml;高抗,EC50>100μg/ml。离体和活体抗性程度测定表明,其抗性菌株皆为高抗菌株,EC50>100μg/ml,MIC(最小抑制浓度)>1000μg/ml。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为正交互抗性,对乙霉威(MDPC)表现为负交互抗性。
- 【会议录名称】 “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
- 【会议名称】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1998-10-08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S435.654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