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上气道压力测定在睡眠呼吸外科的应用
【作者】 熊国锋; 陈伟军; 项光早; 张含霜; 徐时乐; 胡建文;
【机构】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研究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Graph)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PSG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l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mme,OSAHS)的26例患者,均行传统的上气道影像学检查判定阻塞部位。ApneaGraph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及同步上气道压力测定。上气道阻塞部位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阻塞主要为腭后区,下部阻塞主要为舌后区。①分析ApneaGraph与传统PSG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之间相关性;②通过上气道压力测定,分析各平面阻上塞特点,判定阻塞平面及计算各平而阻幕次数占气道阻塞总次数的比率,③上气道多层螺旋CT自鼻咽部顶壁平扫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测量清醒状态下上气道的软腭后区、舌后区气道的横截面积及冠、矢状径。将A G测定上气道狭窄平面与CT测量判断平面进行比较。结果呼吸事件分析:①PSG和ApneaGraph测定的AHI(x±s)分别为(36.2±13.1)次/h和(30.2±11.0)次/h,两者高度相关(r=0.9676,P<0.001)。②阻塞定位分析:上气道测压:可见单纯上部阻塞和上下部联合阻塞两种模式,19例(73.01%)上部气道阻塞次数占气道阻塞总次数的比率>50%,7例(26.09%)下部气道阻塞次数占气道阻塞总次数的比率>50%;③不同病例上部、下部阻塞频度不同,多为上部阻塞为主;④26例CT测量中3例无狭窄平面,14例腭后区狭窄,2例舌后区狭窄,7例腭后区、舌后区双重狭窄;A G测压腭后区阻塞为主19/26,CT测量腭后区狭窄21/26,无统计学差异(P>0.05)。CT测量发现4例腭、舌后区咽腔双重狭窄,未发现单纯舌后区狭窄病例;而上气道测压判定仍为腭后区咽腔阻塞为主,结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Graph)与PSG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睡眠呼吸疾病作出初步定性诊断;上气道测压与CT测量均可较好评价腭后区阻塞,但对发现舌后区的阻塞差异较大;上气道测压结合CT形态学测量可以较好地评估上气道狭窄,为睡眠呼吸外科多平面联合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会议录名称】 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2-09-01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金华
- 【分类号】R766
- 【主办单位】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