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 朱烨; 何登伟; 刘飞俊; 俞伟杨; 朱科军; 潘水章;
【机构】 丽水市中心医院;
【摘要】 目的评估SLIC评分系统对下颈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入院的下颈椎损伤患者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2岁。均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和系统的神经学体检,按照SLIC系统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即骨折的形态、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ligamentous complex,DLC)状态和神经功能状态。根据影像学检查将骨折形态分为:无损伤、压缩型、爆裂型、牵张型和旋转/平移型;将DLC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根据神经学体检将神经损伤状态分为:无损伤、神经根损伤、完全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持续脊髓压迫损伤。根据SLIC评分系统选择治疗方法,评估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术后随访9—22个月,平均12.6个月。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骨折愈合,神经损害功能恢复,疼痛缓解。31例手术治疗患者植骨均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治疗后除5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好转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SLIC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使用简单,易于掌握,此方法对于颈椎损伤的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作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的依据。
- 【会议录名称】 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1-10-13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