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心大静脉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李嘉; 李岳春; 季亢挺; 殷日鹏;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心大静脉(GCV)不同部位室性早搏(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例经GCV标测和消融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38.58±19.68(14~70)岁。其中持续性VT2例,PVCs伴短阵VT5例,单纯PVCs2例。经左右心室流出道(LVOT、RVOT)及二尖瓣环心内膜标测与试消融无效各6及3例,最后均经GCV标测与消融,并对GCV远端(前室间静脉分支前-二尖瓣环前壁心外膜)及最远端(前室间静脉分支后-LVOT)消融成功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对15例同期住院行慢径改良的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大静脉远段及其分支进行造影及起搏,观察其12导联心电图特征。结果首次均采用普通温控导管仅3例消融成功,因阻抗太高无法放电失败6例,其中3例再次经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NavX指导下,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标测与消融均成功,成功率66.67%。经GCV远端及其分支消融成功各2及4例。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36.50±2.65ms,可见A波及V波(V>A);起搏标测的QRS波群与自发PVCs/VT形态12导联相同2例、11导联相同3例。GCV远端及最远端消融成功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①前者假性"△"波时间≥67ms而后者<67ms;②前者V1导联呈R型,无S波而V4-V6导联有s波(呈Rs型),后者则相反。15例同期住院行慢径改良的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大静脉远段及其分支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图特征与这些部位自发PVCs/VT的心电图相似。③结论部分体表心电图特征符合LVOT或二尖瓣环前壁起源的PVCs/VT,经上述部位标测与消融无效者,应考虑经GCV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且安全有效。
- 【会议录名称】 2011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1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1-06-23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温州
- 【分类号】R541.7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The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Zhejiang Med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