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儿心包积液101例临床分析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摘要】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分析,探讨小儿心包积液的病因和诊治特点。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01例小儿心包积液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心包积液的病因以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居首位(30.69%),其次为化脓性感染(23.76%),肺吸虫性(11.88%)、非特异性(9.90%)、结核性(7.92%)、结缔组织病性(3.96%)、肿瘤性(2.97%)、心肌病性(2.97%)及其它(病毒性、支原体、尿毒症、乳糜性、甲低等)。临床表现包括:发热(67.33%);咳嗽(52.48%);心悸、胸痛、胸闷(39.60%);乏力、纳差(14.85);哭吵不安(6.93%);心动过速(60.40%);气促(58.42%);肝大(46.53%);双下肢浮肿(26.73%);颈静脉怒张(14.85%);心包摩擦音(8.91%)等。大部分患儿有心电图改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60.40%),ST段轻度抬高或压低(48.51%),T波低平或倒置(42.57%)及低电压(22.77%)为最常见。31例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中3例行心包穿刺引流,其余主要通过服用消炎痛或激素治疗,均痊愈或好转出院;24例化脓性心包炎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其中10例行心包穿刺引流术,3例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12例肺吸虫性心包积液中均予吡喹酮治疗,8例行心包穿刺引流术;8例结核性心包积液均予抗结核治疗,4例予心包穿刺引流术,2例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其余心包积液针对病因应用激素等治疗后心包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化脓性感染、肺吸虫感染、结核感染是小儿心包积液的重要病因。早期足量的抗感染药物、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和及时的心包穿刺引流是治疗小儿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
- 【会议录名称】 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
- 【会议时间】2009-11-26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绍兴
- 【分类号】R725.4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