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阿仑膦酸钠局部及静脉给药抑制钛磨屑介导骨溶解【摘要】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比较载阿仑膦酸钠丙烯酸骨水泥与静脉使用阿仑膦酸钠抑制钛磨屑介导骨溶解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可能机理。方法4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无钛颗粒无阿仑膦酸钠组(A组)、钛颗粒注射无阿仑膦酸钠组(B组)、钛颗粒注射载阿仑膦酸钠丙烯酸骨水泥组(C、D组)、钛颗粒注射静脉使用阿仑膦酸钠组(E组)。按照文献报道动物模型,将载阿仑膦酸钠丙烯酸骨水泥植入兔股骨远端。A组术中于股骨髓腔注射0.3 ml的载体溶液,术后2、4、6周于膝关节腔注射0.6 ml的载体溶液;B、C、D、E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钛颗粒悬液。C组骨水泥中添加质量分数0.5%的阿仑膦酸钠,D组骨水泥中添加质量分数1.0%的阿仑膦酸钠,E组术后一周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悬液(1 mg/kg/w)。各组术后8周后取出股骨,行组织形态学分析、DEXA法测定骨水泥周围骨密度(BMD)、及标准静态生物力学测试。结果B组骨水泥周围可见明显的骨吸收;而C组、D组和E组骨吸收明显少于B组。B组骨水泥周围BMD和骨-骨水泥界面抗剪强度分别较A组下降20%、50%(P<0.05);C组骨水泥周围BMD和界面抗剪强度较B组分别增加29%、61%(P<0.05);D组骨水泥周围BMD和界面抗剪强度较B组分别增加37%(P<0.01)、32%(P<0.05);E组骨水泥周围BMD和界面抗剪强度较B组分别增加44%(P<0.01)、69%(P<0.05);C组、D组分别与E组比较,骨水泥周围BMD和界面抗剪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阿仑膦酸钠丙烯酸骨水泥与静脉使用阿仑膦酸钠均可一定程度抑制磨损颗粒介导骨质吸收,提高骨水泥周围BMD,有效增强骨-骨水泥间抗剪强度。
- 【会议录名称】 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9-06-26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金华
- 【分类号】R96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