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生后体重变化对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作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安宁石文静陈超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摘要】 目的通过记录生后4周内体重增长情况判断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预测作用,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提供时间窗。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眼底筛查的早产儿。纳入标准:根据卫生部2004年4月27日出台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ROP筛查标准:(1)GA<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排除标准(1)外院治疗情况不详;(2)外院确诊ROP病例;(3)有严重先天畸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4)先天性导致体重增长异常的疾病;(5)体重缺失点大于3个。采用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包,连续变量用非参数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建立2个回归型,在第一个模型内,分析BW、GA、体重增量之间的关系;第二模型内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变量纳入多元回归分析内,使用向后步进的方法 ,得出有独立作用的危险因素。p值<0.05为有显著差异;p值<0.01为有极显著差异。结果共有516名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其中409名为非ROP患儿,107名为ROP患儿,胎龄为24-40.5周(30.91±2.26周),出生体重640-2840g(1448.16±304.66g);在生后第1周、第2周、第3周ROP组较非ROP组相对体重增加值明显地低,生后4周相对体重增加值两组无明显差异。当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时:生后3周内相对体重增加值是预测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本研究提示生后3周内ROP组较非ROP组增相对体重增长值减慢,对于预测ROP的发生有意义。但也应注意其他临床高危因素的发生。这对临床工作中减少ROP筛查,早期发现ROP,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2-09-13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R722.6;R774.1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