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姜茜祁媛媛张晓波王立波陈超钱莉玲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摘要】 目的日益增加的证据支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血管假说"。内皮祖细胞(EPC)成为近年BPD防治研究的新靶标。本研究探讨外周血EPC水平与早产儿BPD发生的关系及BPD患儿外周血EPC的动态变化。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分别在生后12小时内,3天,7天,14天,28天及纠正胎龄36周时采集动脉血,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水平。同时记录临床资料包括出生情况、母孕产史、临床特征、呼吸支持治疗及等资料,并记录BPD发生及结局指标。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3名,其中发生BPD患儿10例(BPD组),其余23例未发生BPD(无BPD组)。两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BPD组平均胎龄28.8±1.5w,平均出生体重1205.7±225.8g,无BPD组平均胎龄30.5±0.9 w,平均出生体重1463.6±232.4 g。BPD组与无BPD组出生时CD34+、CD34+KDR+、CD34+KDR+CD133+及CD133+比例均未发现明显差异,BPD组CD34+KDR+有高于无BPD组的趋势(表2)。这可能与胎龄的差别有关。生后不同时点的EPC比例动态比较发现,在BPD组与无BPD组中,CD34+细胞均在生后迅速下降。在无BPD组,KDR+CD133+和CD34+KDR+CD133+比例动态比较无明显变化,而在BPD组,纠正胎龄36周时KDR+CD133+.和CD34+KDR+CD133+比例比生后3天时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BPD组出生时EPC水平与无BP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PC水平动态分析发现,在BPD患儿中,纠正胎龄36周时外周血EPC比例比生后3天明显升高。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2-09-13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R722.6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