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135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分析
【机构】 北京煤炭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因此治疗未破裂动脉瘤时要考虑动脉瘤的自然史、动脉瘤特点,特别是干预治疗后的病死率、致残率等因素,这样对临床医生或是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才有意义。研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疗效,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135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并进行出院后随访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与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16例患者,随访率85.9%,男42例,女64例,目前年龄5-68岁,平均45.37岁;颅神经功能障碍50例,头痛、头晕75例,癫痫4例,偶然发现6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31例,后交通动脉38例,前交通动脉28例,中动脉15例,前动脉7例,大脑后动脉8例,基底动脉5例,椎动脉3例;动脉瘤直径<10mm36例,≥10mm并<25mm55例,≥25mmn41例;手术方式动脉瘤蒂夹闭77例,夹闭切除34例,夹闭+动眼神经减压术4例,动脉瘤孤立术3例,切除术3例,包裹术14例;术中荧光造影78例,动脉瘤夹闭均为95%以上,术中多普勒67例;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86例,动脉瘤均消失;术后无死亡病例,完全正常生活者122例,生活可自理11例,不能自理2例,术后致残率为1.48%。结论本组采用翼点及锁孔手术入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脑组织的干扰及术中出血;术中荧光造影、多普勒超声及脑电监测等的应用,避免了动脉瘤夹闭不全及载瘤动脉狭窄,减低术后脑梗死、动脉瘤复发等情况,减低术后致死及致残率;本组资料表明动脉瘤的部位影响患者预后,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基底动脉的术后分级较前循环动脉瘤差,年龄大于65岁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致残率较小于65岁年龄组的患者高。对于症状性动脉瘤,均应予以有效地外科处理。同时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动脉瘤部位、大小等因素。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一方面是动脉瘤自然破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伤残率,另一方面是手术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是否进行手术干预,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0-09-10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651.1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