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压缩程度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后凸角矫正方面的差异
【作者】 庄澄宇; 陈哲; 曹鹏; 吴文坚; 张兴凯; 梁裕; 郑涛; 郑月焕; 周泽著; 宋艳艳;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科;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统计学教研室;
【摘要】 目的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临床疗效及不同压缩程度下对脊柱后凸角的纠正,为不同压缩程度下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10年在我院行单节段PVP或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病人123例,其中PVP病人63例,PKP病人60例。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价术前术后和两种术式间的疼痛是否有差异;以术前术后的正侧位X线片为基础,测量压缩椎体的楔形角和包含上下两个节段的三节段后凸角的纠正,比较术前术后角度的纠正和两术式之间两角的纠正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根据Genant[1]等人的方法,在术前侧位片上根据椎体前中后缘的高度丢失将压缩椎体分为三个等级,轻度(A组)、中度(B组)和重度(C组)压缩,比较不同压缩等级下两种术式间角度的纠正和VAS的改变是否存在统计差异。结果 VAS评分两种术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PKP组和PVP组的楔形角和后凸角均明显纠正(P<0.05)。两种术式间相比,PKP组在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纠正方面优于PVP(P<0.05)。不同压缩程度下,VAS评分无明显差异;A、B组两种术式间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纠正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PKP组的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纠正均明显优于PVP组(P<0.05)。结论 PKP和PVP能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疼痛,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恢复脊柱全长的生理曲度。但总体而言,PKP组能更好的纠正楔形角度和后凸角度,尤其是在重度压缩性骨折情况下。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3-06-21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专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