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肠憩室的CT诊断价值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郑楠楠胡道予陈亮王秋霞张江帆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CT对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收集经CT检查发现并有手术或内镜证实的小肠憩室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3~84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黑便,黄疸等。CT检查前禁食6~8小时,扫描前两小时口服800ml白开水充盈胃肠道。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VCT扫描仪,2例行CT平扫,20例行CT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120kV,250mA,5mm层厚,注射造影剂后动脉期延时30s,静脉期延时55s。扫描后0.625mm重建,GE adw4.3工作站多平面(MPR)重建后处理。结果 22例小肠憩室中,十二指肠憩室16例,Meckel憩室6例。表现为小肠系膜缘囊袋状向肠壁外突出影像,压迫周围组织,其内可见液气平面或筛状低密度影;合并出血者动脉期见造影剂进入憩室,静脉期造影剂向周围弥散。结论 CT薄层重建及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对小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
  • 【会议时间】2010-08-01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816.5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