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电针治疗实验性全脑低血流灌注
【作者】 刘波; 叶泳松; 周懂晶; 桑池学; 邓时贵; 刘岘;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影像科;
【摘要】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电针治疗实验性脑低血流灌注的疗效。资料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针刺组10只,非针刺组10只。针刺组和非针刺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脉方法,创建实验性全脑低血流灌注模型。所有兔在术后4~6小时作CT脑灌注扫描,测量兔大脑皮质平均脑血容量(CBV)和平均脑血流量(CBF)。针刺组取风池、风府、大椎穴穴位,电针治疗12天,非针刺组和正常组不予治疗,观察12天。所有兔再行CT灌注扫描,扫描后即处死作病理切片。结果针灸组治疗前大脑皮质平均CBV为20.69±3.30m1.100mg-1,平均CBF为47.00±11.89m1.min-1.100mg-1,针刺12天后复查,大脑皮质平均CBV为24.13±3.86m1.100mg-1,平均CBF 50.51±11.32m1.min-1.100mg-1,经检验,P<0.01,前后差异有显著性;非针刺组大脑皮质平均CBV20.18±2.67m1.100mg-1,平均CBF45.75±9.96m1.min-1.100mg-1,12天后复查,大脑皮质平均CBV为20.18±2.67 m1.100mg-1,平均CBF为46.41±10.45ml.min-1.100mg-1,经检验,P>0.05,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往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针刺后脑血流的变化,所测到的数值为脑血管内的血流变量,并非真正缺血脑组织本身血流灌注量。而CT灌注成像所测到的CBV、CBF,真正直观反映的脑组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代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通过测量治疗前后CBV、CBF的改变,可以观察脑组织灌注量的改善情况,从而对电针疗效做出评估,这为临床制订治疗计划、估计预后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
- 【会议时间】2010-08-01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245.3;R816.1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