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伴中央终板塌陷的胸腰椎骨折后路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曹鹏梁裕郑涛张兴凯吴文坚龚耀成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摘要】 研究设计:回顾性的临床病例比较研究。研究目的:比较并探讨伴有或不有伴中央终板塌陷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重建后出现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研究背景:后纵韧带复合体的间接复位效能是后路手术时复位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机制,但却难以复位已塌陷的中央终板。以往的研究表明,胸腰椎骨折术后受累椎间盘的蠕动和终板的形态改变是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之一,但尚缺乏在整合多种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Danis三柱分类、A0二柱分类和Vacarro的TLIS分类)的基础上先将研究样本均匀化后,运用影像学方法(MRI、CT重建)进行伴有或不伴有中央终板塌陷的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的比较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Dani s三柱分类、A0二柱分类和Vacarro的TLIS分类)对在我院骨科行后路间接复位减压重建的病例进行梳理并均匀化,选择术前的创伤病理和一般状况相似的样本,进行伴有或不伴有中央终板塌陷的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的比较研究。术前进行系统的影像学检查(MRI、CT重建、X线),记录手术前后的放射学参数(矢状位Cobb角)、中央终板塌陷情况、受累节段椎间盘的状态,分析并比较伴有或不伴有中央终板塌陷的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的程度及其可能原因。研究结果:伴有中央终板塌陷的胸腰椎骨折,在最终随访时的矢状位Cobb角矫正度丢失大于不伴有中央终板塌陷者,这与受累节段椎间盘的形变有一定关系。结论:对于伴有中央终板塌陷的胸腰椎骨折,单纯后路的间接复位重建术无法完全恢复已塌陷的中央终板的解剖形态,整合受累节段椎间盘的形变,这可能是后路手术存在较多矢状位Cobb角矫正度丢失的主要原因。

  • 【会议录名称】 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9-09-19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南宁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