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腰椎退行性终板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 曹鹏; 梁裕; 龚耀成; 郑涛; 张兴凯; 吴文坚;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摘要】 研究设计:前瞻性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目的:分析并判断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或减压伴融合术治疗伴有腰椎退行性终板Modic变化并以腰腿痛为主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疗效差异研究背景:对以下肢根性痛和/或下腰痛为主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何种确切的手术治疗方法(单纯髓核摘除术、减压伴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仍是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对那些同时伴有腰椎退行性终板Modic变化的患者,对其术后疗效的分析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研究。研究方法:前瞻性地分析了自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骨科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或减压伴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以下肢根性痛和下腰痛为共同主诉(且下腰痛的程度不小于下肢根性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疗效结果.共选择了40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同时伴有腰椎退行性终板Modic变化.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5岁(25~58岁),平均随访1年2个月(3个月~2年1个月).其中,L3~L4 3例,L4~L5 23例,L5~S1 14例,并且所有的病人均无腰椎的移行椎及先天或发育性畸形,也无术前的糖尿病史.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单纯髓核摘除术组)及B组(减压伴椎间融合术组).记录终板Modic变化的分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及最后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及疼痛视觉模拟法VAS(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评分,并计算各组术后的JOA评分的改善率和手术前后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VAS差值.研究结果:(1)A组(单纯髓核摘除术组)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9.2岁(25~53岁),其中,L3~L4 3例,L4~L5 8例,L5~S1 5例.术前和最后随访时的JOA、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VAS的平均值分别为12.8(5~17)、6.6(4~10)、4.7(1~8)和19.7(14~24)、4.6(2~10)、1.2(0~6);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42.2%;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VAS平均差值为3.7.ModicⅠ、Ⅱ和Ⅰ/Ⅱ混和型分别占5、8、3例.(2)B组(减压伴椎间融合术组)共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3.1岁(31~58岁),其中,L4~L5 13例,L5~S1 11例.术前和最后随访时的JOA、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VAS的平均值分别为13.9(5~17)、7.0(4~10)、4.8(1~8)和23.4(19~28)、2.9(2~8)、1.3(0~6);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63.2%;手术前后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VAS平均差值分别为4.3和3.7.ModicⅠ、Ⅱ和Ⅰ/Ⅱ混和型分别占6、13、5例.统计学分析显示:(1)二组在术前和术后的下肢根性痛VAS平均值及其差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二组在术前的下腰痛VAS平均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的下腰痛VAS平均值及其手术前后差值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减压伴椎间融合术组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组.(3)二组在术前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平均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的JOA评分平均值及其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减压伴椎间融合术组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组.结论:对于伴有腰椎退行性终板Modic变化且以下肢根性痛和下腰痛为共同主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果术前下腰痛的程度大于下肢根性痛,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或减压伴椎间融合术尽管均能显著地改善下肢根性痛,但前者在改善下腰痛及功能评分上不及后者,因此采用腰椎减压伴融合术是较佳的选择.
- 【会议录名称】 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9-09-19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南宁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