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 曹鹏; 梁裕; 郑涛; 张兴凯; 吴文坚; 龚耀成;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摘要】 研究设计:回顾性的临床病例研究.研究目的:采用单一的后方入路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进行减压和环周重建,探讨该术式的指征、有效性及其可能的并发征.研究背景:对创伤引起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解除对神经组织的致压并恢复脊柱的即可稳定性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对神经的减压可以通过后路的间接或直接减压手法、或者前路的直接减压完成,能否得到充分的减压除取决于手术技巧外,也取决于累及节段的局部解剖特点.恢复前柱的支撑功能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也能有效地防止后期畸形和内植物失效的产生.以上目的的获得往往需前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能否经单纯后方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除完成减压和环周重建是目前脊柱外科关注的热点,临床报道较少,也需进一步评价和衡量该术式的"性价比".研究方法:对在2002年3月~2008年10月期间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和环周重建的21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6.7岁(21~56岁),平均随访4年10个月(8个月~7年3个月).记录手术前后的放射学参数(矢状位Cobb角、椎管占位比率)、Frankel神经功能评级和临床功能评分(改良的JOA记分系统);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最后随访期时内植物有无下沉或失效等情况.研究结果: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有部分神经根功能的恢复;14例不完全神经功能损伤者有Frankel神经功能1~3级的改善;手术前后的放射学参数和功能评分有统计学上的明显进步,但最终随访时有不同程度的矫正Cobb角丢失,使用钛网作为前柱支撑物时有下沉和位置植入不佳并难以调整的缺点.结论:虽然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和环周重建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有设计理念上的优点,但在具体实施时只有综合考虑术者的手术技巧、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病理解剖以及所选择的内植物特性,才能得到该术式的最佳"性价比".
- 【会议录名称】 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9-09-19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南宁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