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SPDS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朱小丽王省芬孙艳香张艳李志坤吴立强张桂寅马峙英

【机构】 华北作物种质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

【摘要】 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黄萎病菌诱导下抗病陆地棉差减文库测序结果,从中选取亚精胺合成酶(spermidine synthase,SPDS)基因的cDNA片段作为研究目标,通过电子拼接和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GhSPDS。GhSPDS开放阅读框序列长1071bp,编码35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0Kd,该酶原含有假定的SAM或者dcSAM结合基序。进化分析表明,GhSPDS与苹果中该蛋白的同源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hSPDS在抗病品种冀棉20的根、茎和叶组织均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但接菌后几乎不表达;在耐病品种中521根、茎和叶组织均有相近的表达量,接菌后在根组织中被缓慢诱导,在接菌后36h出现表达高峰,比相应接水对照高出近1.4倍。构建了GhSPDS的原核表达载体pET-GhSPDS,在终浓度为1 mM的IPTG 28℃诱导后,重组质粒出现特异蛋白带。转GhSPDS拟南芥株系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的黄萎病抗性明显好于野生型,转基因拟南芥生长基本正常,能正常结实。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GhSPDS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被缓慢诱导,在接菌后36h出现表达高峰,比相应接水对照高出近4倍。

【基金】 973前期研究专项(编号:2011CB111609)资助
  • 【会议录名称】 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
  • 【会议时间】2012-08-14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S562
  • 【主办单位】中国遗传学会、河南省遗传学会、黑龙江遗传学会、吉林省遗传学会、辽宁省遗传学会、内蒙古遗传学会、北京市遗传学会、天津市遗传学会、河北省遗传学会、山西省遗传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