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家养绵羊与野生绵羊Y染色体遗传特征及起源研究综述
【作者】 王玉涛; 谢芳; 王世锋; 王继卿; 成述儒; 罗玉柱;
【机构】 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 以往通过常染色体微卫星和线粒体DNA序列变异研究绵羊起源,至今存在较大的争议,说明通过以上方法还不能解决现代绵羊的起源问题,因其忽视了进化过程中父本介导的基因流。哺乳动物Y染色体大部分区域(约95%)是不与X染色体发生重组的雄性特异区域(MSY)。由于不存在重组,且呈父系遗传,故MSY在大群体物种形成过程中对少数几个雄性参与的进化事件及其重要,并能够鉴定出家养动物的野生祖先。对NCBI提交的绵羊Y染色体5个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样性研究发现,绵羊Y染色体高度保守,仅有SRY 5′启动子区呈较低的多样性,发现了一个A/G SNP(J.R.S.Meadows et al 2004,Y.One r et al 2011)。分析全球65个家养绵羊品种和5个野生绵羊群体Y染色体SRY基因5′启动子区的SNP,在家养绵羊和盘羊群体中发现1个A/G SNP(oY1),其它野生绵羊中发现7个SNPs(oY2~oY8),共17种单倍型。分析该区域仅有的一个复合微卫星(SRYM18),检测到了10种基因型。SNPs和微卫星联合,通过中介网络关系分析:65个品种家养绵羊和摩弗伦羊共享H6单倍型;H5是欧洲绵羊群体优势单倍型;H4是东亚、中东和亚洲绵羊群体优势单倍型,说明现代家养绵羊至少存在两个父系起源(欧洲驯化中心和近东驯化中心),其中摩弗伦羊是现代家养绵羊的一个父系起源,但尚未发现盘羊、乌利尔羊等野生绵羊对家养绵羊品种形成有贡献的证据(J.R.S.Meadows et al 2006、2008,Y.Oner et al 2011)。以上结果仅仅是通过SRY基因一个区域分析的结果,不足以涵盖Y染色体所有信息。应加快Y染色体全基因组测序工作,进一步利用多分子标记技术联合探索家养绵羊的父系起源。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
- 【会议时间】2011-08-09
- 【会议地点】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 【分类号】S826
- 【主办单位】中国遗传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