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的遗传多样性:释解游牧民族的形成和基因融合
【作者】 任志娟,阿布都热合曼·阿布力米提; 单文娟; 陈开旭; 朱红娟; 张富春; 郑秀芬; 马正海;
【机构】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大学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摘要】 该研究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哈萨克族mtDNA遗传多样性,为研究哈萨克族人群基因流入和迁移历史研究提供依据。以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为研究对象,根据mtDNA控制区及两侧序列设计引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对154份无关哈萨克族样本mtDNA控制区进行测序,利用Sequencing Analysis 3.4和Seq/Ede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划分单倍型。应用MEGA 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用以分析各个民族和人群间以及新疆三各不同地区哈萨克族的遗传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154个哈萨克族mtDNA非编码区序列与mtDNA Anderson标准序列比较,共检出107个变异点,其中变异位点主要在高变Ⅰ区。单倍型划分的结果显示,新疆哈萨克族群体中有31.8%的单倍型来自欧洲,60%的单倍型来自东亚。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群体系统发育树,表明新疆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亲缘关系较近。新疆阿勒泰、伊犁、博乐三个地区的哈萨克族群体系统发育树共出现5个聚类簇,阿勒泰地区较多的个体属于聚类Ⅳ,伊犁和博乐则有较多的个体属于聚类Ⅰ。群体遗传学数据提示新疆哈萨克族与现今中亚的遗传结构较为相似,表现为高加索人种与蒙古人种的基因混合。新疆各地区之间哈萨克族的mtDNA存在-定的差异,揭示遗传基因上的差异性与哈萨克族群体的地理位置有关。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
- 【会议时间】2011-08-09
- 【会议地点】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 【分类号】R394
- 【主办单位】中国遗传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