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的研制及体外抑菌实验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孝文杨亮李佳缘董伟孙志良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恩诺沙星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组织分布广以及交叉耐药性弱等传统优势,同时克服其半衰期短连续用药的缺点,研制了一种长效、高效的复方恩诺沙星乳剂以提高药效、节约成本。【方法】采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抗原缓释技术与药物乳剂制备技术以及抗菌药物配伍规律相结合,将水相和油相进行乳化制备乳剂。具体采用恩诺沙星和抗菌增效剂TMP按比例配制成复方恩诺沙星溶液,将tween-80按比例充分溶解于溶液作为水相:使span-80按比例溶解于白油作为油相。按容量3:1配制油相与水相并通过胶体磨高速乳化,从而将药物包裹成一种微小油乳颗粒。利用加速老化法、离心加速分层法和细管法对该乳剂进行稳定性和粘度以及基本物理性状的检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计算乳剂颗粒大小。同时,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和平皿菌落计数法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及猪兽疫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复方恩诺沙星乳剂为乳白色油乳状,PH值在6.4-6.8之间;乳剂颗粒在10-60μm之间,符合药典规定的乳剂颗粒规格。在37℃贮存10天和以12 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不破乳,表明其稳定性良好,可封闭避光保存一年以上;1mL乳剂在口直径为1.2的吸管垂直放出0.4mL所需时间为5S,表明其通针性良好。抑菌试验表明对四种菌的MIC分别为0.15μg/ml、0.15μg/ml、0.076μg/ml、2.44μg/ml,MBC分别为0.60μg/ml、0.3μg/ml、0.15μg/ml、19.53μg/ml。【结论】在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的稳定性、通针性以及其他物理性状可得该乳剂非常便于临床应用;该乳剂的体外抑菌效果与吴俊伟等报道恩诺沙星注射液的结果相比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中与恩诺沙星同抗菌增效剂TMP的联合作用有关,另外抗菌药物在油包水的剂型状态下形成"药物团",这些携带了抗菌药和抗菌增效剂的颗粒在体外的作用正如"炸药包"对细菌构成了致命打击,故此形成了强大的抑菌效果。对于体内的抑菌效果和机理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抗菌药物被捕获在油相形成的微结构中,使抗原形成一个储存而缓慢释放的"抗菌库",这样只要一次注射,就可达到连续释放药物的目的,从而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起到了长效作用。因此该剂型将显著减少恩诺沙星的临床用量和给药次数,提升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

【关键词】 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研制体外抑菌效果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9-10-01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859.79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