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近两年贵州省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监测
【作者】 李文红; 李凤良; 金剑雪; 胡月; 程英; 曾义玲; 向占群; 刘莉;
【机构】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贵州省平塘县农村工作局;
【摘要】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3年和2014年采自贵州省贵阳、平坝、遵义、黔西、平塘和玉屏6地白背飞虱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噻虫嗪的敏感性最高,LC50在0.060.93mg a.i./L(平均值为0.33mg a.i./L);其次为吡虫啉、毒死蜱、环氧虫啶和噻嗪酮,其LC50范围分别为0.082.84mg a.i./L(平均1.03mg a.i./L)、1.093.89mg a.i./L(平均2.27mg a.i./L)、0.5910.07mg a.i./L(平均2.71mg a.i./L)和0.2818.15mg a.i./L(平均4.96mg a.i./L);白背飞虱对敌敌畏、吡蚜酮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相对较低,LC50在0.8957.96mg a.i./L,LC50平均值分别为10.03mg a.i./L、12.16mg a.i./L和22.44mg a.i./L。不同白背飞虱种群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噻嗪酮和吡虫啉2013年种群间的敏感性差异最高分别达15.61倍和13.85倍,吡虫啉和吡蚜酮2014年种群间的敏感性差异最高分别达16.38倍和45.22倍。贵州平坝、遵义、平塘和黔西种群对白背飞虱主要防治药剂吡虫啉和噻嗪酮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抗药性。
- 【会议录名称】 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4-11-05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厦门
- 【分类号】S433.89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