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温度对二点委夜蛾越冬及冬后发育进度的影响
【作者】 董立; 马继芳; 全建章; 白辉; 郑直; 李立涛; 甘耀进; 董志平;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河北省杂粮重点实验室;
【摘要】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ipigone Moschlc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黄淮海地区小麦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制度推行后开始为害夏玉米苗的新发害虫。田间系统监测显示,该虫在华北平原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目前,对于其越冬代发育进度及冬季低温对越冬虫态的影响均未见报道,而越冬虫态死亡率及冬后发育进度调查是进行全年发生基数及发生期预测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其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环节。因此作者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连续两年在田间建立越冬观测圃,对二点委夜蛾的越冬过程进行定期定点调查,掌握不同虫态越冬及春季发育进度,为田间发生情况的预测预报及大田普查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有覆盖物的土表层作茧越冬。未作茧或脱茧的老熟幼虫少数也能越冬,但抗寒性不及作茧幼虫,越冬死亡率高。幼虫在冬前几乎不能自然化蛹,极少数化蛹后春季也不能正常羽化。覆盖物有利于其安全越冬。裸露于地表没有覆盖物的未老熟幼虫仅有个别存活,死亡率超过98%,老熟作茧幼虫的死亡率为在50%左右;而当地面有覆盖物遮蔽时,未能作茧的老熟幼虫死亡率近40%,老熟作茧幼虫的死亡率则不超过10%,但幼虫脱离土茧暴露后的死亡率会达到25%,存活下来的脱茧幼虫春季仍可重新作茧化蛹。同时,作者在二点委夜蛾老熟作茧幼虫越冬期间,每隔半月将室外的越冬幼虫带回室内27℃C恒温观察,这些越冬幼虫在2~3天都会迅速化蛹,5~7天后顺利羽化。说明其在冬前已经积累了该虫态发育所需的大部分积温,来年温度一有回升就会立即解除休眠进行世代发育。在石家庄地区,越冬幼虫3月初即可化蛹,化蛹高峰在3月中下旬,持续至4月中上旬。越冬代蛹4月上旬陆续羽化,4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持续至4月底5月初。气温的骤升骤降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和越冬代蛹的存活率、化蛹及羽化高峰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发育历期会适当提前或延迟。
- 【会议录名称】 “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3-10-21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 【分类号】S433.4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