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由草莓植原体候选种引起的马铃薯新病害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磊Mingying Cheng董家红唐世文闵康尹跃艳Jenifer H McBeath张仲凯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University of Alaska,Fairbanks,Alaska 99775-7200,USA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摘要】 植原体(Phytoplasma)病害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我国已报道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多达70多种,其中一些给经济作物带来严重为害,如甘薯丛枝病、槟榔黄化病、桑黄化型矮缩病、枣疯病等。国际上曾报道由植原体引起的马铃薯丛枝病和翠菊黄化病,我国黑龙江、山东曾报道马铃薯丛枝病。近年来,云南不同马铃薯产区不同品种上发现顶叶发紫、变小,植株呈萎蔫症状,部分植株在分枝处有气生块茎,地下部分块茎变小,类似于马铃薯紫顶萎蔫病的病害。该病害可通过块茎传播,在冬早春反季节种植区表现为紫顶萎蔫、植株严重矮化。通过连续多年调查,该病害有发生蔓延的趋势,在迪庆、曲靖大春马铃薯产区和玉溪、红河秋冬早春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病原,应用16S rDNA引物对病样分离物进行了PCR扩增及测序分析。样品总DNA的提取参考罗大全等的方法进行,根据Lee等(1998)文献设计扩增植原体16S rDNA序列的引物对,以P1/Tint作为第一引物对(Smart,1996),以R16F2/R16R2作为第二引物对进行巢式PCR(nested-PCR)扩增。引物对序列如下:P1:5′-AAGAGTTT GATCCTGGCTCAG GATT-3′,Tint:5′-TCAGGC GTGTGCTCTAAC CAGC-3′;R16F2:5′-ACGACTGCTAAGACT-3′,R16R2:5′-TGACGGGCGGTGTGTA CAAACCCCG-3′。巢式PCR扩增出大小约1 200bp的片段,回收该片段并测序。在GenBank上利用Blastn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发现该片段与Genbank上的草莓植原体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fragariae)(注册号为EF015582)的16SrDNA相似性最高,为99%,利用计算机模拟的RFLP分析获得的DNA片段,获得的限制性片段图谱与该候选种相一致。按照植原体新的分类方法,该分离物应属于草莓植原体候选种,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该病害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马铃薯新病害。

【关键词】 草莓植原体候选种马铃薯病害
【基金】 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马铃薯体系建设
  • 【会议录名称】 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
  • 【会议名称】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0-10-28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鹤壁
  • 【分类号】S435.32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China Society of Plant Protection)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