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型化合物对灰飞虱的活性测定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分布于从菲律宾至西伯利亚和欧洲的温带地区,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除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外,灰飞虱还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2000年以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稻区发生日益严重,2004年出现了部分田块因条纹叶枯病为害而绝收。由于目前在生产上尚未有抗病良种和治疗病毒病的优良药剂,通过治理灰飞虱来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多年以来,由于单一药剂的使用,长期的药剂选择压力导致灰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从而使灰飞虱这一重要传毒害虫的防治面临严峻的挑战。实施有效的抗性治理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创制新农药。为了进一步明确新型化合物对灰飞虱的活性,在室内采用浸苗法测定了2种新型烟碱类活性化合物和2种杀虫单剂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以及田间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活性化合物SXSN001对灰飞虱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2.66mg/L,其他化合物按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噻虫嗪(4.57mg/L)>SXSS001(5.38mg/L)>吡虫啉(12.7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天,10%SXSN001粉剂300~600g/hm2对灰飞虱的防效为90.5%~97.7%,与对照药剂噻虫嗪颗粒剂、烯叮虫胺水剂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药后7天,10%SXSN001粉剂对灰飞虱的防效为95.3%~97.7%,与对照药剂噻虫嗪颗粒剂、烯叮虫胺水剂的防效无显著差异。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03);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BE2006303)
- 【会议录名称】 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9-10-27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433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China Society of Plant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