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姜黄挥发油组份中芳姜黄酮的抗红色毛癣菌体外实验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艾平康颖倩赵亮曹煜

【机构】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暨蛋白组学实验室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红色毛癣菌的培养,体外药敏试验,研究芳姜黄酮对红色毛癣菌的抑菌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奠定基础,并为研制抗红色毛癣菌新型制剂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姜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及含量鉴定。2.通过柱色谱技术从姜黄挥发油中分离出芳姜黄酮并对其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其进行结构鉴定。3.配制一定浓度的芳姜黄酮,采用液体稀释法法对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上菌株进行体外药敏实验。4.不同浓度的芳姜黄酮对体外红色毛癣菌作用不同时间(72h、96h)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影响。结果1.芳姜黄酮对红色毛癣菌抑菌作用明显,对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隐球菌作用次之。2.扫描电镜结果:低浓度药物(4.096mg/ml)作用96h后,孢子外形发生萎缩,瘪陷,形状不规则,可见少量碎片及部分断裂;高浓度药物(8.192mg/ml)作用96h后,孢子明显瘪陷,排列不均匀,大小不一,菌丝细胞壁不光滑,粗细不均匀,出现破坏性孔洞和部分断裂,大量大小不等碎片,透明度增加。透射电镜结果:不同浓度芳姜黄酮作用96h对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影响不同;随着作用不同时间对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 1.芳姜黄酮对红色毛癣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较低浓度(<4.096mg/ml)和时间短(<72h)芳姜黄酮作用对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无影响;高浓度(8.192mg/ml)和长时间(96h)芳姜黄酮作用可影响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表现为菌丝形态改变和细胞内结构改变,随着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菌丝超微结构变化逐渐显著。3.芳姜黄酮在新型外用抗真菌药物具有相当诱人的发展前景。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地方项目(31060006号)
  • 【会议录名称】 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
  • 【会议名称】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2-08-10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285.5
  • 【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